
炒股配资开户
白云劳模刘杏珍
编者按
劳动铸就梦想,奋斗书写华章。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,白云区总工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联合推出“劳模榜样·白云力量”风采展示系列报道,聚焦白云区10位荣获全国、省、市劳动模范称号及“五一劳动奖章”的先进人物。
他们之中,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匠心工匠,有勇攀技术高峰的创新先锋,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者……尽管岗位不同、故事各异,但他们以平凡的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成就,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“劳动最光荣”的时代强音。
即日起,南方+推出《劳模榜样·白云力量——向白云区优秀劳模代表致敬》系列报道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白云的辉煌篇章,敬请垂注!
清晨的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中药的清香从古色古香的中医馆飘散而出。诊室门前,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正俯身为社区的老人刮痧治疗,阳光穿过木雕花窗洒在她的肩章上,“主任护师”的金属铭牌泛着微光。
这是三元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、中心主任刘杏珍的日常——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“掌舵人”,她带领团队守护着居民的健康防线,用三十三年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。
破局者:在方寸之地开辟生命通道
20世纪90年代的江高镇人民医院(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)外科病房里,监护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。刚升任护士长的刘杏珍紧盯着术后昏迷的开颅患者,气管切开处随着呼吸微微颤动。“必须尽快建立营养通道!”她反复摩挲着手中的胃管,传统盲插法对气管切开患者风险极高。连续三天,这位年轻护士长下班后就泡在胃肠镜室,观察医生如何操控导丝穿过人体蜿蜒的腔道。
“导管导丝或许能当‘引路人’。”灵光乍现的刘杏珍连夜试验,将胃肠镜导丝套入胃管,借助其韧性引导管道精准抵达胃部,让患者及时地通过鼻饲补充营养。当营养液顺利注入患者体内时,监护仪上的血氧数值开始稳步回升。这项白云区首创的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术,让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时间大大缩短。
技术突破的脚步从未停歇。2013年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,早产儿纤细如发丝的血管考验着医护人员的极限。为攻克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,刘杏珍带领团队外出进修学习,参加专科技术培训班,用硅胶管在模具上反复模拟穿刺。当首例28周早产儿成功建立深静脉通路时,监测屏上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曲线,成为最动人的捷报。
从三级医院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从临床一线到管理岗位,这位“技术控”始终保持着创新锐气。在她的推动下,三元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实现科研立项零的突破,关节脱位整复等20多项新技术惠及居民。“医疗技术的边界,应该用仁心来拓展。”抚摸着诊室里新引进的智慧家床设备,刘杏珍的眼神透着执着。
摆渡人:在街巷阡陌架起健康桥梁
“刘书记,我的降压药快吃完啦!”傍晚的社区广场,跳完广场舞的张阿姨熟稔地走向三泰公园的中医馆。
这样的场景源于刘杏珍打造的“8分钟家医服务圈”,12个家庭医生团队像毛细血管般深入13个社区。诊箱里除了血压计、血糖仪,还装着签约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——这是她引入“数字家医”系统织就的健康防护网。
走进改造后的中医药文化园,艾灸的轻烟缭绕着二十四节气养生图谱。作为人大代表联络站,这里白天飘着中药香,晚上化身为“中医夜市”。“黄芪枸杞茶适合您气虚体质。”护士将茶饮递给带孙辈遛弯的李伯,这样的健康科普已成为街坊邻里晚间散步的固定节目。刘杏珍站在廊下望着热闹人群,想起三年前这里还是闲置空地,如今已成为全市首个社区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。
把三甲医院的专家“种”在社区,是刘杏珍破解基层医疗瓶颈的妙招。诊室里,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院的教授正在带教社区医生辨识脉象,玻璃门上“名医工作室”的标牌映着候诊居民的笑脸。“原本要跨区挂号的老专家,现在下楼就能见到。”患有慢性胃炎的林叔展示着家庭医生推送的养生视频,页面上“三元里家医”的logo旁,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万次。
暮色渐浓,中心三楼的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。刘杏珍与健康副主任们梳理着当天网格群里的居民诉求:孤寡老人的上门换药、幼托机构的急救培训、公共场所卫生巡查……
墙上的愿景图鉴记录着蝶变轨迹:国家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推荐标准、胸痛救治单元认证、公共卫生排名跃升。而窗台上那盆长势喜人的绿植,恰似刘杏珍“打造最具中医特色社区医院”的梦想,在悉心浇灌中抽枝展叶。
从青丝到华发,刘杏珍的劳模勋章始终镌刻着双重底色:既有破冰前行的勇毅,更蕴藏润物无声的温情。当问及何以三十三年如一日扎根基层,她望向候诊区“大医精诚”的匾额微笑道:“健康守门人的幸福,就是看着街坊们揣着安心而归。”
统筹:黄楚旋 谭超
文字:钟晓宇
拍摄:钟晓宇
剪辑:钟冠婷
设计:招凤仪股票安全配资
Powered by 联华证券门户_炒股配资开户_在线炒股配资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